藏医病机学

藏医对疾病的认识虽与其他的医疗系统有着共同的相似之处,但是在病因、疾病的种类、治疗和医德上都与佛教有紧密的联系,这就是藏医与其他医学截然不同的一点。

病因分远因、近因和具体病因三种。远因是“不明”,即不明诸法无我而产生的烦恼;近因是“贪、瞋、痴”;具体的病因是“隆、赤巴、培根”。三种病因之间的关系是很密切的。首先由不明产生三毒贪、瞋、痴。 随着贪、瞋、痴的增长依次产生三因隆、赤巴、培根。三毒和三因之间互为因果,所以人生病的根本原因就是“不明”引起的贪婪、怒和痴愚扰乱体内“隆、赤巴、培根”三因素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紊乱物质的平衡而萌芽各种疾病。

     藏医认为有病因而无病之外缘就难以生病,引起病因的外缘有三个:出处、蓄升和外缘。所谓出处,是对疾病的产生和蔓延而言;所谓蓄升,是指疾病潜伏、发作的过程;所谓外缘,是指诱发疾病的外因。一般来讲就是季节(指天气变化)因素、饮食起居、中毒和前世罪孽、以及包括饥饿、失眠、空腹劳动过度、长期营养不良、暴怒和饮食等各种因素。

《四部医典》中对疾病的分类较为特殊。将疾病的分成:病因的分类、依止之处的分类和形态的分类等三种。

按病因的分类包括:今生所生的疾病、前世宿业之故所生的疾病和今生和前世混合所致的疾病等三种。

按照依止之处的分类包括:男子的疾病、妇女的疾病、老年人的疾病、小孩的疾病和共性的疾病等五种。

形态的分类包括:灾害、要点、部位和种类等四种。按疾病的灾害区分:隆、赤巴和培根三大类,共计101种。从疾病的要点区分:本系和旁系两大类,本系和旁系又各分若干型,共计101种。从患病的部位来区分:身心两部的疾病,共计101种。从疾病的种类来区分:内脏病、外疮、发热和零星病,共计101种。总之以上共计有404种疾病。

尽管疾病的种类不计其数,但均可归纳为寒热两大类。隆病和培根病属于寒性病;赤巴病和血病属于热性病。

   疾病侵入人体的途径:一般由表入里,经皮肤→肉→血→骨→五脏六腑。隆、赤巴、培根三类的疾病在人体中并不是始终固定不变的。隆位于骨骼;赤巴位于血液和汗液;培根位于其余的部位。隆、赤巴、培根三者之间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如果三者间发生紊乱就会损害身体的元气。

隆病的主要存在部位是消化部位,以及在于髋骨关节、皮肤、耳等器官。赤巴病的主要存在部位是胃部,以及在脐部、血液、汗液、食物的精华、黄水、眼、皮肤等。培根病的主要存在部位是胃部未消化的食物,以及在胸部、喉头、肺部、头部、饮食、精华、肌肉、脂肪、骨髓、大小便、鼻和舌等。

由于疾病和病因相适应的食物精华通过遍行隆的作用,阻塞了体内的孔窍犹如空中浓云密布就要下雨一样。在各自的部位上蓄积起来,然后一定要与外缘相遇,形成疾病;通过皮肤等六条途径,危害人体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