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厂的历史
简介:
1961年:门孜康制药厂在印度达然萨拉成立。随后在尊者达赖喇嘛前御医叶西东丹医师的指导下,将有限资源的药用植物仅靠少数工人的手工配制成药物,开始对患者提供了免费的医疗服务。
1964年:蒋扬扎西医师被任命为制药厂的厂长。他与几位同事一起游览达然萨拉西南地区的达尔豪西,并在当地僧侣的帮助下开始制药,这引发了藏药产量的增加。
1967 年:随着新型电动粉碎机和手动丸剂包衣机的出现及引进,制药厂对药品的生产得到了新的改善。
1980年:随着印度各地建立许多新的分院诊所,制药厂开始设置了更多的小型机械并雇用更多员工以提高药品的产量。
1982年:在尊者达赖喇嘛的御医丹增曲达医师和御医丹增南杰医师的监督下,制药厂首次在流亡社会中成功地进行了广受好评的坐台制剂,配制四种不同的珍贵药丸。此后,成功地进行了五次坐台制剂。
2008年: 在门孜康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制药厂安装了现代药丸包装机。这使珍贵药丸和普通药丸、散剂等所有药物配制,在现代技术设施的帮助下其卫生和质量控制、生产数量都得到了改善。
2010年:制药厂被中央藏医药委员会认定为规范医药中心,并按PR/C/001/2010注册。时至今日,本厂总共生产 172 种不同的药物,其中,30种药方取自《四部医典》,107种药方取自诸学者实践指导,35中药方则结合医学基础和临床实践。
如今,制药厂是门孜康最大和重要的部门之一。该厂详细地鉴定了来自西藏、喜马拉雅地区、印度以及各个市场的数千种药材,经过多道提纯加工而配制成藏药,其中也有一些药用植物可以直接配药。
制药厂生产的全部药品通过药房部分发到门孜康的所有分院诊所。按照行政和其他文化部门的指示下藏药厂配制新的药方。另外,制药厂对疾病和药用植物进行深入研究,配制生产新的药丸和抗疫防护丸,以及对被列为濒危稀有的物种和涉及环境问题的原材料进行研究。
制药厂配制的所有药品和原料都是通过药师佛和宇妥心义仪式的加持灌顶而精心制作;还有这些药丸和保健产品,甘露丸遵循GMP的指导方针,以符合各国的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