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星学

西藏天文历算学中所讲的占星算源自印度,是通过加减乘除等数学的运算方法,对宇宙中各星体的运转方位、时间、面积等未知的东西,以及对季节变化的各种数据进行计算。总结上观天文、下查地理的各种经验推算出一年的年月日时,日月食的预报、预推各种星体的位置、推算各地农耕牧作的时机、物候、节令、人体脉象的变化周期,以及长短期的天气预报等。因此,天文历算学对农牧区人民的农耕牧作,以及家庭生活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占星算中的时轮历具有阴阳合历的特征。以月相圆缺的变化周期为一月,以季节变化的周期为一年;由于年、月的长度不成整数比例,除每个平年设置12个太阴月(即朔望月)以外,还要设置闰月来调整季节变化;同时,它又拥有一套独特的原理和数据系统,以推算预报天象,日、月食和预报一天中28星宿和五星的方位,以及预报日、月食的各个项目等。

占星算规定一年有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每一千日左右,便有一个闰月,用来调整月份和季节的关系。采用时轮制的纪年法,把天体分为十二宫,即:白羊、双鱼、金牛、摩羯、双子、狮子、巨蟹、宝瓶、人马、室女、天蝎、天秤。用十二属相配五行纪年。以十二年为一小循环,六十年为一大循环,称为一“绕炯”。

占星算中计算时间的单位有7个:息,6息为一分,60分为一刻,60刻为一日,30日为一月,12个月为一年。其中“息”的测计方法为健康壮年男子的一呼一吸所需的时间,约等于一个太阳日的1/21600;一刻相当于24分钟。

占星算的计算方法也很独特。它测定每个太明月为29.53058太阳日,但又规定每个太阴月为30个整太阴日。为了相应地配合太阳日与太阴日之间的日序。便出现了“闰日和差日”,月的大小就依据同日和差日来解决。有差日无闰日或差日多于闰日的月份为小月,每月29天;闰差相抵或无闰日无差日的月份为大月,每月30天。

个人星占是对生命中某一阶段是否发生意外的宏观预测。它并不确保生命将以哪种方式出现与结束,从中包含了很多外因。今生在自己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都是跟前世修来的因缘有密切的关联。个人星占的主要目的是向我们警示可能经历的生命历程。通过占星我们了解其中所面临的诸多可能,所以启示我们好好利用宝贵的人生,预防所面临的坎坷生涯,努力克制悲观的一面,追求实现和谐、安宁的生活。

占星算的主要著作有印度大藏经中译出的《时轮根本经》、《时轮摄略经》、《胜乐金刚空行经》、《韵律占星经》等;西藏学者所著的经典有,第一世班禅克智杰的《无垢光释大疏》、浦巴·楞智嘉措的《白莲亲教》、第司·桑杰嘉措的《白琉璃论》等。 这些著作中详细地阐述宇宙运行的规律,星历、月历、年历的计算,以及个人星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