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算简史
天文历算学是西藏大小十明学中小五明学之一,是一门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有着高原特色的学科。它是西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根据开拓和生活的需要,不断观察日月星辰、冷暖气候等天象和四时节气、动植物的生长变化等大自然现象,总结和积累起来的智慧结晶,并在此基础上吸收了印度、不丹、中国等其他国家的文化影响。
人类的出现可以说是奠定了天文学诞生的基础。西藏的天文历算学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根据《象蕃古代史》记载,古代象雄中有称为“囊塘之算”的历算方法。并且据历史记载天文学在第一代赞布聂赤赞布时期(约公元前200—100年),已经有专门从事搞天文星算的研究人员,被称为“占卜者”。早期的历法,还有第九代赞布普德贡杰时期在雅龙地区出现的《纺织老妇之月算法》,它以月亮的盈亏周期为准,确定一个月有四周,月大月小的分类等,并以三个月为一个季节,已经认识了太阳的南行和北行。
公元十四世纪,第三世噶玛巴•让向多吉完成了历算学专著《历算综述》。其后的几年,布顿•仁青珠巴完成了另一部历学专著《时轮历算要诀•智者生悦篇》。从此极大地推进了时轮法的发展,西藏天文历算学也就形成了以时轮历为主体的历算体系。十五世纪中叶, 藏琼•曲扎加措、克珠•诺桑嘉措、浦巴•楞智嘉措等三位著名的历算学家,极大地发展了浦派学说,后人称他们为“浦巴三海”。浦巴•楞智嘉措撰写的《时轮历算传规•白莲法王亲教》一书,成为后来历算学者作为研究和依据的经典历算著作。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喇嘛的聂政第司•桑杰嘉措著成《历算要诀•白琉璃论》,此后又撰写了《白琉璃答疑》等历算专著;其后,敏竹林大译师达摩师利著成《历算要诀•日光篇》和《历算要诀日光篇金车疏》两书,并在山南敏竹林寺编制发行了《敏林历书》,使浦派历算得到了健康持续的发展。因而,此后的历算学者也大多以浦派为主。
另一个很有影响的历算学派为粗尔派,第三世噶玛巴•让向多吉始创此派。公元十五世纪,粗浦•加央顿珠奥色著成《历算大全》后此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时在颁布和发行了《粗浦历书》。公元十八世纪,噶玛•俄勒丹增撰写了《经典算类大全•满意妙瓶》一书,并在木版发行了《八蚌历书》。至公元十九世纪,贡珠•云登嘉措著成《历算论满意妙瓶中时轮算法易解•嘉言集成》一书,使粗尔派学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公元二十世纪,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在拉萨创立了藏医历算院后,颁布了以《敏林历书》为蓝本的《门孜康历书》,每年以木刻版印制后向全西藏发行,其中藏医、历算专家钦饶罗布对藏医和历算算学的贡献很大。
1959年,由于中共对西藏的入侵和占领,西藏天文历算学也随着进入了衰弱的阶段。但是为了发扬日益衰弱的藏医和天文历算学,尊者达赖喇嘛克服种种艰难,在印度达兰萨拉重建门孜康。名副其实的天文历算专家罗智嘉措在尊者的指导下成立天文历算科,通过学习、教学、钻研历算知识,开拓新的历算方式,使天文历算学再次复兴。在老专家任劳任怨工作下,培养了很多天文历算家,他们在门孜康的历算科以及在世界各地为众人做天文历算的服务工作,为社会各界的人们做着无限的贡献。